首页 > 实用文 > 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5-22 13:28:22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

教材内容: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的读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亿以内数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读亿以内数的读法,并且弄清楚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为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和亿以内数的加减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读亿以内较大的数,特别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读中间有0和未尾有0的数时所出现的错误。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法难点主要表现在各数级中间或未尾有0的数的读法。必须让学生明白哪些情况下读0,哪些情况下不读0。

教学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数的读法原则。

2、本课在提问方式上,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经过自身的经验寻找解决的方法。

教学学法:

我认为本课的学法,应该是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一、复习旧知,先立后破。

在这一环节中先以复习旧知为基础,唤起学生对个级(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印象。

二、设置问题,巧妙导入。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课前调查20xx年和20xx年山西省、兴县人口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出课题(人口普查——万以上数的读写)。

三、通过观察,找出规律

通过独立解决给定数的读法,由一般数到特殊数(中间有“0”)的读法探究读数的方法。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先小组解决,然后组内汇报,最后集体找出错误并改正!

通过发现错误,找出错误,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亿以内数读数的方法。

(读数时,先分级,再从高位读起,亿、万级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亿”或“万”字。不管每级未尾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四、加深理解,巧设习题

适量完课后的习题,以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2

教案设计流程:

A。知识流程 B。思维编程。 C。学生可接受性D。与时俱进的课堂

课堂知识点:

(一)线段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是这两点间的距离。距离是指的长度,而不是线段。线段的起点或终点称为端点。

(2)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因为线段的长是3厘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铅笔紧挨尺子有刻度的一边,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直直的线,画到3厘米的地方,最后在两边点上端点。

(3)数线段。

一条直线的N个点线段的端点,数以每两个点为端点有几条线段?n(n-1)2

(二)直线

(1)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限长。你能量出直线的长度吗?直线无法测量长度,直线无法度量长度。直线是无限长的,量不出长度。只画了这么长的一条线,来代表在这个位置上,在宇宙空间里无限穿梭的那条线。

(2)判断:6cm的直线比8cm的直线短2cm。( )一条直线长6cm。( )以直线上相隔6M的两点为端点可以得到一条6M的线段。直线与射线都是无限长的,它们一样长。( )

(3)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过两点必然得到一条直线,但只能得到一条直线。过两点,有几条线段呢?有几条射线呢?

(4)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射线、线段。(5)N个点,过其中两点,最多几条直线?n(n-1)2

(三)射线

(1)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是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画射线。确定端点。(虚线、省略号表示无限延长。)

(3)射线是(2)生活中可以看成线段,射线的事物。(光线、子弹的路径、直绳、物体的边、物体的棱、红外线瞄准器)

(四)总结

分辨直线、线段、射线。(关键看弯曲与否、端点。)

边算边画。画一条比14厘米少9厘米的线段。

射线延长成直线。过A点画射线,再延长直线。

数几条射线,几个角。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27页的内容,介绍电子计算器,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

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

对计算器一些功能键了解。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计算器上各种功能键,会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四则运算,并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具准备:

实物计算器、课件。

学具准备:

实物计算器、网上“在线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老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小小工具手掌大,不动笔来,不要纸,点点数字和符号,得数它都全知道。它是什么工具呀?你想认识他吗?(课件出示)

2,教师展台展示:实物计算器。

板书课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评析: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他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它究竟神奇在哪呢?为后面的'学习留下了悬念。】

二、认识与体验计算器的各种功能键

  1,请问哪个学生会使用计算器,请上台来展示一下。

2,学生尝试性实践活动(展台展示使用过程)。

生①:( )+( )=( )

生②:( )-( )=( )

生③:( )×( )=( )

生④:( )÷( )=( )??

  3、学生在尝试与评价活动中、发现与认识计算器上的各种的功能键,感受到各种功能键的魅力。

①开关、清除键。

②运算符号键。

③数字键。

④等号键

⑤小数点键?

【评析:学生现有的经验是最好的切入点,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在尝试计算与讨论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各种功能键的魅力。】

三、网上“在线计算器”的应用

  1、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性计算。

(1)请同学们在计算器上、输入任意一个自然数(7)→×878→-765→×2→+20xx→-470→÷1756→( )

结果会怎样呢?(课件出示)

(2)请同学们计算第一组同学早餐的价钱。(课件出示)

生①:3.00元

生②:2.00元

生③:1.50元

生④2.00元

生⑤:2.50元

生⑥:2.00元

生⑦:2.50元

操作过程:输入3.00→+2.00→+1.50→+2.00→+2.50→+2.00→2.00=( )屏幕上呈现的15就是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在计算中感受一些数学规律。(课件出示)

(1)1+2+3+4+?+98+99+100=( )

(2)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

学生在尝试计算与讨论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课件出示)

第(1)题:就是50个101是多少。101×50=( )。

第(2)题:积的中间位就是1的个数,如:11111×11111中间位就是5,中间位前面是1234,中间位后面就是4321。以此类推,不需要计算,就知道得数。

  3、巩固练习:教材第27页第3、4题。

【评析:网上“在线计算器”的应用,其实是老师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全班只有10个计算器,不过师生恰到好处地尝试了网上研究数学之乐趣,陶冶学生之性情,使神奇的计算工具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会使用计算器了吗?它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与快乐。同时,我们尝试了网上研究数学问题,对学习数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知道了数学起源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原本就是趣味无穷。

《关于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