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说课稿

木鼓歌说课稿

时间:2024-05-22 13:34:48
木鼓歌说课稿

木鼓歌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木鼓歌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木鼓歌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欢乐地鼓声》中的第二课《木鼓歌》,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做以简单的说明。

一.领悟课标创新理念——说教学理念

本课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探究、兴趣培养为教学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原则,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本课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创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和个性的展示。

本课课堂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思考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课堂教学尽可能的组织学生运用相互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二.挖掘分析把握重难点——说教材

《木鼓歌》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歌曲《木鼓歌》变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为一段体,羽调式。曲调明快、跳跃,具有舞蹈性的节奏。附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的引用使得整首歌曲抑扬顿挫,其中还穿插有劳动的节奏,仿佛再现了劳动中一领众和的场面,显示了佤族人民豪爽、粗犷的性格。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段,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通过我的分析和观察,教材的编排意图是通过歌曲学习以及音乐活动,使学生初步对中国的.鼓乐文化有所接触和了解,增加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学习兴趣。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音乐素养目标: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感受、听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音乐时间活动中鱼人合作的能力。

以上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而制定的。

三.精选教法,激趣乐学——说教法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象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协助学习活动的助手作用,让学生在创作的活动中学习。”因此在本课教学中,主要运用了激趣诱导,体验学习,创设情境,听唱法,讨论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个性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激趣诱导我主要运用在新课的导入部分通过使学生很快的进入音乐课的学习状态中,并在情绪上调动了学生激发学生上音乐课的兴趣。

听唱法我主要运用在新歌教学过程中,因为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

彰显主体自悟探究——说学法

音乐课标认为:音乐教育的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学法的指导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整体感知自悟探究,自主练习,自信表演,小组合作,讨论创造模仿等学习方式,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音乐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富有个性方式感知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参与活动丰富体验——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感受美

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做前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本环节我通过四个层次来激情导课,让学生在听、看、问、答中了解佤族及佤族相关文化:

A.观看一段现代鼓乐合奏视频片段;

B.介绍关于鼓的相关文化;

C.出示佤族木鼓图片;

D.介绍佤族以及佤族相关知识。

以上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图片展示、声音聆听、视频观看,形象生动、具体直观的了解佤族以及相关文化。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热爱。

2.整体学习品味美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整堂课重点的体现和难点的突破。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教学:

A.揭示课题,聆听范唱;

B.提出要求,教师范唱;

C.用“LA”模唱或唱谱;

D.分析歌曲,突破难点;

E.朗诵歌词,演唱歌曲;

F.角色练唱,熟悉歌曲;

G.对比情绪,有感情演唱。

以上通过聆听范唱,按节奏朗读歌词、提问、分析歌曲旋律和特点,用“la”哼唱,轻声演唱,有感情的演唱,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让学生学会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分析力和鉴赏力,加强他们学习音乐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综合能力。

3.发散思维——创造美

A.观看佤族木鼓舞,学跳几个有特色的动作;

B.寻找身边的伴奏源;

C.创作伴奏型。

4.丰富体验——表现美

A.分组合作;

B.小组展示;

以上两个环节,我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实践过程,鼓励探究创作,在这样一个师生共同合作、互动的情境中,营造一个学生创造、表现和发挥个人自主学习积极性的空间。通过学习木鼓舞,寻找伴奏源,创作伴奏型等活动,激发他们创作的兴趣,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表现力,培养探究力、发挥想象力。

五.体现多元不断创新——说创新点

本节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层面的创新:

1、主体性:整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快乐性:体现了“乐中学,玩中学”;

3、实用性:多媒体课件的实用、恰当、新颖;

4、整合性:体现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结合。

六.多元评价,激励唤醒——说教学评价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舞”。因此科学的评价对于师生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手段。

评价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激励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二是通过评价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促进教师业务成长。

新课程要求建立“目标多元,形式多样的评价体系,根据这一要求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中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一下几个特点:

1.注重评价形式多样化:采用多主体,开放式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相结合。既有课中的及时评价,又有课结束后的反馈评价。

2.注重发展评价:做到从学生原有知识出发,进行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注:主要针对发展有困难的学生)

3.注重综合评价:即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还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式与发展。

以上是我关于《木鼓歌》这一课的说课情况。我认为从本节课的教材搭配及教学设计,还是比较合理、恰当的。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情况,因此还需要在实际课堂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完善。同时也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

木鼓歌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次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九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本课1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歌曲《木鼓歌》。

《木鼓歌》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歌曲《木鼓歌》表现了佤族人民欢乐歌舞的场面尽情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歌曲运用了很多重复的手法,衬词的使用也增添了佤族民歌特有的味道。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2、技能目标:在歌曲有休止符的地方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感受、听辨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习的愉快。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天性的歌声演唱《木鼓歌》,表现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为了使同学们很快进入到歌曲内容中去,我用观看课本上的插图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欢快。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在导入新课时通过观看插图让学生感知佤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用打击乐器、自编律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运用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生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造、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在本课中这种方法我主要用在学生打击乐器和律动上。

六、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合作学习体验创新、拓展延伸、。

七、教学反思:通过为歌曲用打击乐器伴奏和简单的舞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了他们积极探索,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木鼓歌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